![]() |
?
2020年,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在全體教職員工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做好常態化新冠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內涵建設為抓手,外樹形象,內強管理,確保了以教學為中心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確保了學校的安全穩定,形成了學校事業發展欣欣向榮的良好局面。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強黨的領導,夯實辦學基礎
1.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學校黨委帶領全校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強化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定期召開黨委會,研究學校工作重大問題,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狠抓落實。組織在廈居家辦公的教師黨員返校協助完成教材的分裝郵寄工作,免費送教材到家,落實好“雙報到”工作,師生黨員積極投入所在街道(鎮)、社區(村)參與疫情防控工作。207位黨員自愿捐款,支持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
2.加強學習,提振干事精氣神。學校領導班子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發揮黨委理論中心組示范引領作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后,及時部署全校師生黨員學習計劃,通過講座、研討會、班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宣講,讓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走到師生身邊,走進師生心里,在全校范圍內掀起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熱潮。組織全體黨員參加市委“深化大學習,提振精氣神”專項活動,舉辦“黨課開講啦”等系列活動,以“深化大學習,奮進新征程 ”為主題,書記帶頭上好黨課,發揮頭雁效應,提升學習成效,提振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激發黨員隊伍擔當作為新活力。
3.落實機構設置和隊伍建設。落實部門設置和隊伍建設。完善黨委工作部門設置,設立了黨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教師工作部(與人事處合署)、學生工作部(與學生處合署)等黨務工作部門,明確部門職責和負責人政治經濟待遇,配備了專兼職黨務工作人員。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強黨務干部的培養培訓力度。組織黨務干部赴井岡山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教育,錘煉黨性,增強干事創業精氣神;選派黨務干部參加省、市、校各類培訓學習62人次,增強進取意識,提升黨務干部隊伍的工作水平。
4.爭先創優,提升黨建引領實效。爭先創優,提升黨建引領實效。推進學校各基層黨組織“對標爭先”建設計劃,助力愛心廈門建設和爭創文明城市“六連冠”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初心使命。積極落實“愛心結對”工作,組織支部和黨員參加社區志愿服務,走進社區、走進敬老院,通過各種志愿服務活動,深化“一支部一項目”活動,體現黨建工作實效。如工學院黨總支注重黨建品牌持續性,堅持無償獻血活動,連續15年獻血人數達3377人次,獻血總量846220ml。
5.筑牢陣地,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筑牢陣地,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加強思政隊伍建設,逐步形成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業務素質穩步提升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全面抓實師德師風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以師德師風為主題,開展“青春花開,支教無悔”等教師節系列活動。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網絡輿情管理。加強正能量宣傳工作,積極組織參加的2020年廈門地區高校“共抗疫情 愛國力行”海報設計大賽,并獲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和優秀獎一項。
6.總結“十三五”擘畫“十四五”。本年度是 “十三五”規劃收官、“十四五”規劃謀篇之年。學校于9月初成立“十四五”發展規劃制定工作領導小組,并制訂《廈門興才職技術學院“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學校“十四五”規劃制定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召開3次會議,子規劃工作小組召開16次會議。在過去五年工作總結的基礎上,認真開展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起草工作。目前,7個子規劃小組已遞交初稿,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將于2021年1月完成初稿。
7.完善內部治理體系。為提高各部門管理水平,今年學校開始實施部門月度工作計劃與執行情況月報制度。并進一步加強建章立制,完善配套的管理流程和服務體系,共出臺《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教學與科研突出業績獎勵辦法》《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疫情防控工作“兩案八制”》等各項管理辦法與制度23項。
(二)凝心聚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夯實疫情防控工作基礎。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學校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級政府部門關于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印發《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兩案八制”》等44份疫情防控相關方案文件,各部門通力合作、團結一致,參加省市區疫情防控工作線上及線下會議25場,迎接省市區疫情防控工作檢查12次,接收上級各類疫情防控文件644份,進行全員疫情防控應急演練5次,安排校園消殺350余次,儲備一次性口罩56375個、額溫槍72把、防護服210件、隔離衣130件、洗手液320瓶、消毒液4.5噸等防疫物資,組織598名教職員工及食堂后勤保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保衛處、醫務室實行24小時值班,為保障全校7000余名師生的生命安全打下了堅實基礎。
2.確保教學穩定、師生安全。上半年,學校順利通過市教育局組織的畢業生返校疫情防控專項評估,完成527名畢業生返校工作;完成了學校241門課程的線上教學工作,開課率達94.5%,并有9篇線上教學案例被刊載在《學知報》。下半年,我校順利通過市教育局組織的返校復學專項評估,迎來4433名老生的安全返校,2628名新生的安全報到。在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過程中,實行校領導帶班、中層干部及學生管理人員全員參與的疫情防控值班制度,確保了教學秩序穩定和師生安全。
(三)精心策劃,招生工作再創佳績
新冠疫情發生后,學校及時調整招生工作策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展宣傳渠道,主動服務考生。2020年共報到新生2792人(包括退役復學、二元制全日制學生),錄取報到率達83.3%,整體錄取報到率比去年增加了5個百分點為。新增生源數創歷史新高。此外,學校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共錄取273人,同比增長100%。生源的穩定,為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效保證。
(四)拓寬渠道,有效提升學校形象
1.用好各類媒體。2020年,福建職業教育公眾號、福建省學聯公眾號、福建公共頻道、福建日報等媒體報道學校免費為學生寄教材等活動共計24篇,有效提升學校知名度。疫情期間,學校組建 “臨時文宣小組”,共編寫30余篇微文,從名師風范、校企合作、社團活動、管理特色、內涵建設、科研成果等各個維度將學校的亮點和特色充分展示出來,服務學校招生工作。
2.拓展外宣空間。組織2018級藝術類專業畢業生攜優秀設計作品首次亮相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會文博會,作品涉及廣告、動漫、室內藝術設計等專業領域,吸引了眾多行業、企業關注。組織參加由廈門市委宣傳部、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的《廈門交響》專場音樂會。本場音樂會既是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和廈門歌舞劇院開展“廈門交響”課題研究首場演出,也是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繁榮特區文藝發展的再提升。
(五)優化結構,推進專業建設
1.優化專業結構。2020年增設“護理”三年制高職專業,增設數控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技術2個三二分段五年制專業,增設“工商企業管理”等7個“二元制”專業,同時新申報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應用等5個新專業;創意設計專業群獲批市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立項建設;完成市級“現代商貿服務專業群”“酒店管理現代學徒制”中期檢查,并順利通過考核;申報獲批市級專業群和現代學徒制建設經費40萬元。
2.開展“1+X”證書試點。成功申報“5G移動網絡運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9個試點證書,成為第三批試點院校;圓滿完成“1+X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中級)”的培訓及考證工作,通過率為93.26%。
(六)穩步推進,深化內涵建設
1.探索混合式教學改革。學校結合上半年線上教學情況,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邀請了智慧樹福建總監、福建中醫藥大學林雅教授、福建農林大學姚閩娜副教授到校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系列專題講座;制定了《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管理辦法(試行)》;實現了智慧樹平臺和教務系統數據聯動和單點登錄;開展了《學前教育學》等7門課程(第一批)混合式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
2.推動教科研和質量工程建設。組織教師申報各級各類教改科研課題。共有12項省級中青年教育教學科研項目獲批立項。2項市級課題獲批立項。組織開展各級各類質量工程項目建設。完成“住宅空間設計”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基于“互聯網+精準扶貧”的大學生返鄉創業研究-以福建省為例”等6項省級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課題。
(七)多措并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教師技能比賽有所突破。在校級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的基礎上,選拔《校企鑄匠心造—— 剛需小戶型住宅空間設計》項目團隊參加省賽,獲得省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高職組二等獎,成為廈門市唯一一所獲得二等獎的民辦高職院校。組織教師參加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1位教師代表福建省參賽,1位教師成為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裁判。
2.師資隊伍結構有所優化。本年度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完成各類師資培訓640人次。完成 33名同志職務評聘工作,其中3名被評聘為副教授,14名被評聘為講師,7名被評聘為助教;1名黨政管理人員被評聘為副研究員,6名被評聘為助理研究員,2名被評聘為研究實習員。
(八)以賽促教,提升實踐教學水平
1.市賽總分保持前列。今年共承辦市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市場營銷、企業沙盤模擬經營、計算機網絡應用、建筑工程識圖、測量5個賽項,同時精心組隊參賽。本次大賽共設23個賽項,我校36名指導教師和124名參賽學生組成46只代表隊,參加了19個賽項的比賽,斬獲34個獎項,其中一等獎5個,二等獎15個,三等獎14個,總積分194分,比去年同比增加21分,團體總分僅次于廈門城市職業學院,排名全市第二。
2.各類賽事成績優良。學校組織9名指導教師和18名學生,參加福建省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職業技能大賽5個賽項的比賽,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全年學校組織參加其它各級各類比賽12項,獲金獎2項,銀獎6項,銅獎21項,入圍獎9項。
(九)科學謀劃,扎實做好創業就業工作
1.創新創業結碩果。學校興才智谷成功獲評福建省級眾創空間、廈門市人社局首批創業大本營、首批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并獲得政府專項資助。創新創業競賽成績突出,榮獲國家級“創翼之星”獎1個,省級金獎2個,二等獎4個,銅獎1個,市級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優秀獎2個。榮獲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市選拔賽特別貢獻獎。
2.就業工作更規范。上半年,為2020屆畢業生共開展線上招聘會5場,為學生提供工作崗位4500個,2020屆畢業生就業率達95.05%。下半年,成功舉辦2021屆畢業生校園招聘會,160家企業參加,提供8300余個工作崗位。
(十)產教融合,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1.融入“軟三”見成效。學校堅持“積極融入軟三、主動服務社會”的辦學思想, 積極主動作為,召開融入“軟三”專題研討會,把脈問診,尋求突破,以期實現與“軟三”的全面對接。各二級學院積極與相關企業洽談合作項目:與軟三體育中心合作開展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與廈門壹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廈門集美湖豪生酒店等9家企業合作開展學徒制、課程共建、實習實訓等活動。
2.校企合作更深入。根據市人社局《關于開展2020年技能人才“企校合作學徒制”培養工作的通知》精神,學校積極爭取政府和企業的支持,獲批420個指標,聯合8家企業開設了10個教學班。這項工作得到了市人社局領導和合作企業的廣泛好評。此外,各二級學院先后走訪企業80多家,簽約實習就業基地86個,新增校企合作企業64家。社會服務創收總收入達74.75萬元。
(十一)規范管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1.著力養成教育品牌建設。學校秉承“厚德精技”校訓,積極推進“百周孵化、終身德育”養成教育體系建設,開發了35個專題共23萬字的養成教育校本教材,完成養成教育線上直播15次,包括“復學第一課”“敬畏生命”等18個主題;;持續開展“大學生導師制”“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孝道感恩”和“青年志愿服務”等四大特色校園育人活動;舉辦“聚力同心、戰疫同行”第十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完成2020年新生心理普查工作,為286名學生建立個人心理檔案;舉辦校園十佳歌手大賽、迎新晚會、軍訓排歌大賽、全校春季籃球聯賽等各類主題活動86場次,組織青年志愿者參加校內外志愿服務活動1200余人次,其中“團支書講團課”榮獲廈門市最喜愛“三愛”活動評選第一名;規范宿舍文明創建,本年度共完成三次全校性宿舍調整,組織宿舍衛生檢查6992間次。
2.做細學生資助工作。學校進一步完善學生資助工作體系,全面關愛學生,共完成國家助學金、各類獎學金、退役士兵教育補償金及畢業生就業補助金的發放,總人數達1680人次,發放金額433.46萬元。新增疫情防控特殊困難學生生活補助項目、2020屆經濟困難畢業生網絡求職流量補貼項目,合計發放2.6萬元困難補助金,幫助2020屆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順利完成學業。
(十二)保障有力,服務保障工作再上新臺階
1.校園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學校校園網絡安全順利通過等保二級專項測評。智慧校園建設,完成了辦公系統、人事系統、教務系統等10個模塊、15個大項的上線應用及驗收工作。
2.財務管理更加規范。本年度,學校按照“收支平衡、確保重點、厲行節約”的原則,嚴格落實財務預決算制度。全年在各類收入穩步增長的基礎上,專升本學費收入62.96萬元,各類培訓收入415.51萬元,成人教育學費收入134.86萬元,社會服務收入106.23萬元。全年基建投入1000余萬元。
3.積極推進“平安校園”建設。本年度,學校以《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一輪“平安校園”等級創建考評驗收標準》、《廈門市高校綜治安全目標管理責任考評標準》為指導,以“平安校園”創建為抓手,開展各項校園安全工作。分別與校內各二級學院、各職能部門簽訂《學校綜治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消防、反恐、校園網絡安全責任書等共計64份,與2020級學生簽訂《學生安全管理與學生自律協議書》2352份,與校內各商家簽訂213份安全責任書,真正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部門、每一人, 形成多層次齊抓共管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4.實訓條件與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2020年,學校投入593萬元,新增實訓面積423㎡,完成42間實訓室的建設、改造、更新工作;投入200多萬元,完成學校體育運動場升級改造工作;完成新生宿舍升級改造及66間教職工用房改造等工作,并增設學生宿舍27間;新增校園綠化面積800㎡,新增綠化植物約14萬株,樹木、盆景移植180余株;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拆除學校大門旁違章建筑。完成學校大門景觀美化工程。
二、二0二一年努力方向
(一)齊心協力,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
“疫情不結束,防控不松懈”,全校上下要認識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全體師生員工要齊心協力,共同抗疫,在變局中尋先機,在危機中創新局,努力實現疫情防控和教書育人雙豐收。
(二)精心擘畫“十四五”發展規劃,開好局謀新篇
?“十四五”時期是學校整合資源、深化改革,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建設高等職業教育特色強校的關鍵期。2021年4月將完成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全體興才人將全力以赴,開好局謀新篇。
(三)積極融入“軟三”,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以積極融入“軟三”為抓手,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注重政府導向作用和“軟三”龍頭產業引領作用,積極主動作為,通過政行企校合作共建產業學院、專業和實訓基地等舉措,以期全面對接“軟三”。希望全體教職工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各個領域尋求合作機會,探索互利共贏新局面。
(四)著力學校整體形象建設,形成特色校園文化
持續推進學校“三全育人”體系建設,將專業特色、文化特色、辦學特色建設與整體形象建設以及對外宣傳結合起來,形成融合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和學校發展特征的宣傳工作體系,打造興才學院特色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學校整體形象。
(五)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將高舉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大旗,加強專業、課程、課堂建設,把立德樹人、課程思政落到實處,積極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形成“分類培養、因材施教、人盡其才”的教育教學新格局,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學校辦學綜合實力
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師資隊伍整體結構不夠合理,整體實力不強,穩定性不高,是學校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需要我們進一步理順思路,搭建教師發展平臺,加大教師培養力度,創造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環境。
(七)加強校風學風建設,營造和諧校園環境
學校校風學風建設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校園讀書之風、學習之風、開放之風、改革之風、和諧之風的營造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形式主義、個人主義、本位主義思想仍有存在,違紀現象時有發生,需要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提高廣大干部和教職工的團結意識、全局意識、服務意識、學習意識、合作意識、改革意識,營造求真務實、清風正氣的校園氛圍。
(八)創新信息化建設體系,提高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水平
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處于探索、起步階段,需要全體教職工提高認識、通力合作,在軟硬件平臺和數字化資源建設上統籌資源、多下功夫,并做好推廣應用,加快校園信息化建設步伐。
?
各位教職員工,回顧2020,我們積極進取,砥礪前行;展望2021,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同創造興才學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