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
2021年度工作總結
(2021年12月30日)
?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學校全體師生員工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在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內涵建設為抓手,外樹形象,內強治理,確保了以教學為中心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確保了學校的安全穩定,形成了學校事業發展欣欣向榮的良好局面。
一、亮點紛呈,多點突破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黨建工作求真務實,成效顯著
本年度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歷次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講話精神,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立德樹人緊密結合起來,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黨建工作求真務實,成效顯著。校黨委隆重舉行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讓愛黨的主旋律唱響校園;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與下黨、軍營村和白交祠村共建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進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質量;及時部署全校師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通過講座、集中學習等形式,讓新思想新觀念新論斷深入人心,并轉化為實際行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二)生源穩中有升,招生工作再創佳績
本年度招生工作克服各種不利因素,新增全日制在校就讀生源2938人,其中高職統招生2407人,五年一貫制新生466人。生源的穩定,為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效保證。
(三)推動內涵發展,專業建設再上新臺階
1.完善專業建設管理辦法,制定《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與動態調整實施辦法》《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專業建設評估量化指標體系》,建立專業建設評價量化指標體系,對各專業進行規范化管理。
2.根據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和福建省教育廳、財政廳《關于印發福建省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學校“廣告藝術設計省級高水平專業群”獲批“福建省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立項建設項目。
(四)深化產教融合,積極對接區域經濟發展
1.2021年 7月,我校積極調研鎮街需求,承接本年度集美區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制定《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高素質農民培訓計劃實施方案》,前后共開展了8批培訓,培訓人數達468人,圓滿完成集美區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任務。
2.根據廈人社[2021]67號文件精神,2021年,學校與廈門弘漢光電有限、廈門弘信電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共21家企業進行洽談合作,“企校合作學徒制”共招生1596人次,涉及7個合作工種,同比2020年,學徒制人數增長281.8%。
3.本年度,累計投入資金5591666元,完成后溪工業園實訓基地(建筑面積11946.05㎡)的裝修改造工作,實訓基地是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技術服務、人才輸送為一體的產教融合示范基地,下半年充分發揮職能共完成了728名學生的實習實訓工作。
4.積極融入軟三,總投入220萬,在軟三D11建設面積2600余平方的數字商科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基于教學、實習實訓、社會實踐、社會服務、產業服務、生產性經營為一體的示范基地。本年度該基地共完成245名電子商務、物流等專業學生的實習實訓工作。
(五)百周養成落地孵化,發揮思政育人功能
為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功能,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工作,學校于2019年11月成立養成教育理論教材編寫小組,歷時16個月,于2021年3月完成出版《“百周養成?終身德育”——新時代大學生素質教育讀本》,全文40萬字。
(六)推動落實教代會重要提案,增強職工凝聚力
1.為進一步提高教職工退休后的待遇水平,本年度制定出臺《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補充養老福利計劃方案》,成立補充養老金管理委員會,于本年度12月將首批養老金180萬元轉入補充養老福利專項資金帳戶。
2.學校積極對接市級公共租賃房“后溪花園”項目,共承租15套單身公寓,以解決教職工住房的后顧之憂,共計有17人辦理租住手續。
二、主要工作
(一)黨建引領, 學校謀新篇,開新局
1.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年度,校黨委成立校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制定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采取多項舉措,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走實走深。組織黨員師生先后赴瑞金、長汀、“高山黨校”軍營村和白交祠村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福建對口扶貧鄉鎮閩寧”、嘉庚公園“延安精神館”等紅色革命基地接受現場教學;積極開展“黨史知識競賽”“名師講黨課”“云走長征路 學百年黨史”等活動;開設“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閱覽室;組織百名黨員師生重溫入黨誓詞等,引導廣大師生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黨史學習教育典型做法被“廈門市教育局”“福建職業教育”等公眾號報道,參加廈門市“學黨史·i分享”征文征視頻活動,6名師生獲二三等獎以及優秀獎,在廈門市“奮斗百年路 特區新征程”理論宣講輕騎兵比賽中,我校理論輕騎兵教師獲“優秀宣講員”稱號。
2.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開展建黨百年主題系列活動。學校隆重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暨“七一”表彰大會,表彰了一批為學校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以及在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的集體和個人,為我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舉辦“永遠跟黨走”慶祝建黨百年文藝晚會,師生歡聚一堂,用優美的旋律表達了廣大師生對我們偉大的黨發自內心的熱愛。同時,拍攝慶祝建黨百年的微視頻,制作“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時代”慶祝建黨百年紀念畫冊,用影像展示師生愛黨情懷和學校黨建與思政工作的發展成果,緊扣建黨百年主題,慶祝活動豐富多彩,愛黨愛國成為校園主旋律。
3.與下黨、軍營村和白交祠村共建思政課教學實訓基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今年4月,學校黨委與廈門“高山黨校”白交祠村和軍營村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共建并掛牌,白交祠村和軍營村作為學校“書記講黨課”的現場教學點。12月,校黨委與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地區下黨鄉,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共建并掛牌。通過共建,進一步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推進師生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系統化、經常化,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進一步提升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水平。
4.啟動師德專題教育,筑牢教師初心使命。根據《教育部關于在教育系統開展師德專題教育的通知》(教師函〔2021〕3號)和《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全省教育系統師德專題教育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制定《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師德專題教育實施方案》,面向全校全體教職工組織開展師德專題教育。將師德專題教育貫穿2021年全年,突出明師德要求、強“四史”教育、學師德楷模、遵師德規范、守師德底線,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系統組織、分類指導。
(二)疫情不結束,防控不松懈
1.全力協作配合,開展中高風險區排查工作。廈門疫情爆發期間,學校積極開展莆田、楓亭鎮、泉港、仙游、同安等中高風險地區師生排查工作。各部門通力協作,按照疫情防控相關規定進行處置,完成了37名中高風險區師生的隔離報送工作(其中31名有楓亭旅居史,6名有同安中高風險區旅居史),72名密接、次秘接的上報轉送工作。
2.積極與屬地對接,完成疫情接種工作。學校同集美區文教區管委會對接,上半年分別在集美區第二醫院、廈門華廈學院共完成3924名師生的第一針、第二針疫苗接種工作。下半年經努力爭取協調,在校內完成了2649名師生的第三針疫苗接種工作。
3.阻斷疫情傳播途徑,完成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2021年,共完成20批50839人次(其中有5次全員核酸檢測)的核酸檢測工作,并積極與上級部門對接,完成363478元的相關報銷工作。
(三)健全專業建設管理機制,大力推進專業(群)建設
2021年學校申報了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三二分段制計算機應用技術及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新設2個三年制高職專業:健康管理與跨境電子商務;做好市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建設工作,本年度組織推薦智能制造專業群申報市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獲批立項。
(四)持續推進教學科研,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1.加強科研工作,規范科研項目管理。出臺了《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并組織開展2021年度校級教學成果獎的評審工作,挖掘和表彰一批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的教學成果,調動廣大教育工作者從事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積極性。
2.做好各級各類教改科研課題申報和結題工作。組織申報國家級項目3項:教育部社科司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申報課題《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實踐研究》,國家鄉村振興局2021年度軟科學課題《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問題研究》,國家語委科研項目《我國語言文字標準國際化方略及路徑研究》。
3.獲批“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體育教學的研究”等11項省級中青年教育教學科研項目,“新時代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的實踐研究”等2項省級思政課教師研究專項項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實踐研究”1項福建省職業技術教育中心重點課題,“高職商務英語(跨境電商方向)思政元素挖掘與教學融合路徑探索”1項市級中華職教社研究課題。完成了“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UI設計課程創新研究——以移動端UI設計為例探索情境化教學的運用”等12項省級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課題結題。
4.做好教師各類教學競賽工作。為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組織了“新食代點餐系統”等3個教學團隊參加2021年省級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在本次比賽中全省共721件作品參賽,共有獲獎作品376件,我校3個教學團隊喜獲“專業課程一組”三等獎3個。同時推薦李智晶、鄒藝濱、蔡曉靈三位教師參加2021年省級教師課堂教學競賽,初次參賽全部榮獲三等獎。
5.做好省級精品在線課程申報和建設工作。本年度學校《企業沙盤模擬經營》《HTML5+CSS3網頁設計》等兩個在線課程獲批省級精品在線課程。根據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立項建設要求,全力做好《企業沙盤模擬經營》《HTML5+CSS3網頁設計》和《住宅空間設計》三個在線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建設完畢后將在智慧樹網平臺推廣運行,推動我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6.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為推進教學模式改革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革命,邀請智慧樹平臺課程顧問賴愛芳分享了《職業教育精品混合式課程設計》,協同智慧樹網開展“智慧樹杯”混合式教學創新大賽,大力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在總結首批建設經驗基礎上,確認《電子商務物流與配》等10個項目為第二批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并做好18個混合式項目中期驗收及結題工作。
7.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制定《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試行)》,邀請了集美大學李晉玲教授作《從理念到行動:課程思政的元素挖掘與課程設計》的專題講座,開展“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項目建設工作,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廣”的建設思路,率先立項《出納崗位實訓》等8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并充分發揮其示范、輻射作用。
(五)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各類競賽屢獲佳績
1.做好學生實習工作。借助頂崗實習管理平臺,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管理,順利完成2021屆2012位畢業生頂崗實習過程監控、答辯和成績評定工作,并形成周期反饋制度;制定《2+1專業跟崗實習指導工作考核量化指標(試行)》,在提高指導教師實習指導補貼同時,加強對實習指導教師工作考核,切實提升人才培養成效;組織了2019級336位“2+1”實習生,66名工學結合實習生跟崗實習,并順利完成周記指導、實習指導老師周記、企業走訪周記等各項工作。
2.組織開展學校第七屆校級職業技能大賽。本次校賽融入職業教育活動周,緊貼“技能讓生活更美好”主題開展技能競賽,共開設23個賽項,參與專業數為21個,140支參賽隊伍,共計595人次報名參加。競賽規程借鑒省賽標準,各賽項邀請來自企業的裁判參與到校賽項目中來,為學生展示技能水平、企業考核選撥人才提供了平臺。
3.做好省市技能競賽承辦及參賽工作。在2021年福建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我校派出26名指導教師和70名參賽學生組成參賽代表隊,參加了24個賽項的比賽,共獲得22個獎項,其中一等獎1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11個,以總分105分位居全省民辦高職院校第二;其中“市場營銷技能”賽項經過與來自全省33所院校參賽隊伍的激烈的比拼,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可喜成績,連續三年蟬聯福建省“市場營銷技能”賽項一等獎。在2021年廈門市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中,成功承辦了市場營銷等5個市級賽項,被廈門市教育局授予“突出貢獻單位”;同時組織了55支參賽隊伍,參加了26個賽項的21個項目的比賽,榮獲7個一等獎,16個二等獎、11個三等獎,較去年總分增幅14分,以總分 208分位居全市高職院校第二。
4.開展第七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校決賽及省預賽選拔賽:本次參賽項目共834個,參賽學生共2880人。經過省級選拔,學校共3個項目榮獲省級“銅獎”。積極組織師生參加校外各級各類創業大賽,在第三屆“亞龍杯”全國機械行業創新創業大賽中,學校榮獲國家級“一等獎”3個,6位老師榮獲“優秀指導教師”。
(六)拓寬教師培養途徑,不斷提升專業能力
1.做好教師評價工作,促進教學能力提升。根據《關于做好2021年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的通知》(廈興人[2021]7號),本年度共評審出副高4人、中級8人,初級6人,共18人;根據《廈門市教育局關于印發廈門市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廈教人〔2018〕1號)組織開展認定工作,本年度共21名教師被認定為廈門市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19名教師通過認證獲得高校教師資格證;1名教師被評為全國第二屆“物流職業教育教學名師”。
2.做好教師培訓工作,提升專業實踐能力。為進一步拓寬教師多元化、多渠道的培養途徑,根據教育主管部門有關文件精神及師資隊伍建設的要求,制定《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企業實踐鍛煉管理辦法》。并組織16名教師參加廈門市2021年度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項目培訓,6名教師參加閩臺聯合培養,52名教師參加“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師資培訓班”,500人次參加“課程思政”“在線教學”等主題的校內外其他類型的培訓項目。
(七)心靈驛站創新舉措,初步構建心理育人品牌
1.成功開展了主題為“陽光健心你我他”第十三屆大學生心理健康節暨心理嘉年華活動。首次采用中心主辦、二級心理輔導站承辦的方式,包含心理嘉年華、心理話劇、心理沙龍、黑板報評比等八大心理主題活動,參與活動的人數多達2000人次,營造了心理健康節的熱烈氛圍;順利完成2021級心理普查、回訪約談工作,實測人數2819人,參測率為98.33%,回訪約談278人。
2.以“興心陽光”品牌為抓手,創建心理育人品牌。通過“心理健康網絡體系立體化、心理普查結構化、心理常規工作規范化、心理活動主題化、心理咨詢陽光化、心理宣傳沉浸化、心理談話藝術化”等八化心理健康教育創新舉措,初步形成了心理育人的效果和品牌效應。
(八)加強政策宣傳,做好學生資助工作
學校學生資助工作以“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為原則,2021年國家獎助學金、退役士兵教育補償金及畢業生就業補助金等,共發放總人數達2083人次,發放總額500多萬元。并自編印制《高校專科學生資助政策簡介》,加強學生資助宣傳工作。
(九)多措并舉,健全就業工作服務體系
1.本年度共累計開展畢業生線下招聘會3場,線上招聘會3場,開展各類專場宣講34場,組織學生參與教育部、省市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會8場,就業網、公眾號、微信群發布招聘信息800多條,為畢業生提供崗位近萬個。通過系列線上線下招聘服務,截止12月12日,我校2021屆2024名統招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為97.58%。
2.申報福建省大學生創業優秀項目。指導和幫助學校3個創業團隊開展創業項目指導,其中“三太子少年”和“頂代到家”兩個項目分別通過評審,獲得8萬、3萬的創業扶持。開展2021屆畢業生免費創業培訓。本次培訓共有342人完成培訓考核并取得《創業培訓合格證書》,共獲得培訓補貼41萬元。
(十)服務保障有力,積極改善辦學條件
1.加大實訓建設資金投入力度,改善實習實訓條件。本年度學校實訓室建設總投入約1462萬元,完成實訓室新改擴建項目共38個,新增實訓面積4766㎡。其中,招商引資共計450萬,助力校園網設備升級、實訓基地智能水電表、智能門禁項目建設。
2.網絡信息化建設扎實推進,“縱向深度優化”成效顯著。本年度共完成學工系統、人事系統、辦公系統、教務系統、資產管理系統等校園系統共計41個項目的功能開發與優化,智慧興才系統關聯由橫向廣度向縱向深度方向推進。
3.2021年以“收支平衡、確保重點、厲行節約”為原則,全校全年總支出5795萬元(不含政府補助支出),各類收入共計827.69萬元。
4.本年度后勤各項保障到位,主動服務意識增強。學校堅持把“平安校園”創新與“綜治安全”評估達標相結合,與學校改革發展相結合,與文明校園建設相結合開展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為師生營造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
二、2022年努力方向
(一)警鐘長鳴,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不結束,防控不松懈”,各級領導干部要認識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全校師生要齊心協力,共同抗疫,在變局中尋先機,在危機中創新局,爭創疫情防控和教書育人雙豐收。
(二)積極融入“軟三”,主動服務區域經濟建設
以積極融入“軟三”為抓手,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注重政府導向作用和“軟三”龍頭產業引領作用,積極主動作為,并持續召開相關座談會,以期與“軟三”對接。需要全體教職工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對接地方政府和軟三行業企業,在各產業領域尋求合作新契機,探索互利共贏新局面。
(三)優化學校辦學模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學校在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過程中,能注重校企合作,但與企業的融入對接還不夠深入,仍需繼續推進各二級學院開展合作企業根植崗位培育、專業社團、職業養成等活動,加強與企業溝通,發揮各二級學院優勢,打造自己的“根植”方案。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持續推進學校內涵發展
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教師隊伍素質、層次、結構不合理,師資隊伍穩定性不高,仍是我校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需要我們進一步搭建教師發展平臺,加大教師培養力度,創造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環境。
(五)外樹品牌形象,創建特色校園文化
持續推進學校各類品牌建設,將學校辦學特色、專業特色、興才特色等與宣傳思想工作相結合起來,形成融合教育教學理念和學校發展特征的宣傳思想工作品牌,帶動學校形成獨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支柱和校園文化體系,提升學校形象。
(六)加強校風學風建設,營造和諧校園環境
學校校風學風建設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但校園讀書之風、學習之風、開放之風、改革之風、和諧之風的營造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形式主義、個人主義、本位主義思想仍有存在,違紀現象時有發生,需要我們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營造和諧校園氛圍,清風正氣,提高廣大干部和教職工的團結意識、全局意識、服務意識、學習意識、合作意識、改革意識。
???
2021年我們砥礪前行,攜手走過;2022年我們揚鞭奮蹄,共創興才美好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