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本學期第一期“新思語沙龍”如期舉辦。本期沙龍作為九月教師節系列活動之一,聚焦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貧”,邀請校黨委陳毅勇書記與支教教師代表,一起交流支教心得體會,一起共話中國夢。
藝建學院的李光輝老師,寧夏鄉村支教兩年。今年七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李光輝老師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座談會上,當他講述著那兩年艱苦、難忘而意義非凡的支教故事時,依然充滿自豪。當時支教的地方自然條件極端惡劣,當地居民生活貧困,缺水、缺物資,是對個人毅力的嚴峻考驗,但是,每當看到學生們渴望知識的眼神,李老師的心中就充滿了激情。如今回首往事,把青春獻給西部教育,為寧夏脫貧攻堅、閩寧共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擔當起當代青年應有的責任,他無怨無悔。
校團委薛斌副書記,負責我校青工子女服務站工作,組織同學們赴集美后溪新村小學開展志愿服務,十年如一日,開展系列關愛活動,包括學業輔導、親情陪護、自護教育等,給無數廈門的務工家庭子女送去溫暖和關愛。精準幫扶外來務工子女成長教育,一直在堅持,一直在努力,他覺得,這是他人生最驕傲的事情。
經貿學院周玉副院長,也分享了自己在同安鄉村小學的支教經歷。正是這段經歷開啟了她的教育職業生涯,感悟到教孩子們認識世界,最重要的不是專業、不是技巧,而是愛和真誠。
???????????? |
交流會上,陳毅勇書記也講述了習主席兩次在廈門軍營白交祠兩村,幫助鄉村脫貧致富的故事,從“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種果種茶,森林綠化”,到幫助建設茶廠,精準扶貧,習主席在廈門,時刻關心老百姓的生活,為百姓謀福。陳毅勇書記深情的回憶到,自己有幸在1997年隨同習主席到軍營白交祠兩村訪貧問苦,親自聆聽總書記教導,親身感受總書記一心為民的情懷,作為親歷者,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教導。在調任蓮花鎮黨委書記后,推進鄉村振興,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成為踐行者,現在的軍營白交祠兩村,都已經是遠近聞名的“最美鄉村”,軍營村還獲得“中國最美鄉村”稱號。
????????????????
老師們的支教經歷是教師責任擔當的鮮活教材,是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寶貴財富,廣大教師應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寄語精神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內涵,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教師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