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平安校園 全國民辦教育百強學校 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 社會滿意單位 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 國家計算機信息技術(OSTA)考試站 國家信息化培訓認證(CEAC)指定合作機構 教學質量信得過院校 廈門市民辦名校 廈門市五四紅旗團委 廈門市十佳學習型團組織 廈門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集體 |
? ? 學校概況 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創始于1983年,是廈門經濟特區設立以來創立的第一批民辦職業學校。學校秉承“厚德精技”校訓,弘揚“嘉庚”精神,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現有涵蓋教育、信息、機電、藝術、建筑、經濟、管理、醫護等門類高職專業27個,在校學生規模近萬人,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已形成較高的教育品牌。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民辦教育百強學校”“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社會滿意單位”“綜治安全目標管理先進單位““依法治校達標學校”“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信息化支撐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專業共建項目校”“福建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建設與應用試點校”等。 學校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走內涵建設發展道路,人才培養成效顯著。近年來,學生參加全國“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獲得省級金獎2項,參加全國機械行業創新創業大賽獲得一等獎5項,參加第九屆全國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獲得銅獎。現有中央財政支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2個,教育部高職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項目骨干專業2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1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2個,省級示范專業2個,省級產教融合實訓基地2個,省級產業學院2個。榮獲福建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省級校園文化建設成果2項,獲批省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社”“首批福建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示范項目”。市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3個,市級高水平專業2個,市級產業學院2個,市級重點專業3個,市級產教融合實訓基地2個,集美區公共實訓基地1個。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創新“四平臺”三全育人模式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記“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大思政,創新載體平臺,與寧德下黨鄉、廈門軍營村、白交祠村等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共建;與廈門市博物館開展“博物館里的思政課”校館思政共建;組織師生走進古田會議會址、松毛嶺、陳嘉庚紀念館等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組建“校、院、班”三級理論宣講輕騎兵隊伍;舉辦思政大講堂、理論讀書班、研討交流會;與廈門市中心血站聯合共建,連續19年開展無償獻血活動等,黨建與思政工作成效顯著。 學校立足民辦高職生源特點,以學生為中心,以服務為宗旨,以育人為目標,啟動“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實施全員、全方位、全課程育人三大路徑,以大學生文明修身為主線,開展孝親感恩主題教育、大學生導師制、紅色故事會、勞動教育實踐等活動,開設“百周養成 終身德育”養成教育課,構建“興心陽光”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打造“課程、實踐、活動、管理四平臺”三全育人模式。該模式獲得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省校園文化建設成果獎和首批省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示范項目。 二、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打造特色品牌專業群 學校立足廈門軟件園三期區位優勢,對接千億產業鏈,統籌辦學資源,努力探索“學校辦在軟件園,專業對接產業鏈”的辦學模式,為企業提供人才支撐,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園區融合發展,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牽手頭部企業,建設產業學院。學校與魔番(廈門)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市級“畫江湖”數字傳媒產業學院;與廈門“優優匯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名鞋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數字商務產業學院;與北華博鰲體育投資(北京)有限公司共建省級體育健康產業學院,努力在全校形成分類、分層次的產業學院建設格局。 統籌各方資源,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學校與優優匯聯等企業共建省級數字商科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與北京華晟經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共建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基礎上攜手廈門萬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廈門荊藝科技有限公司和福建國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省級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并會同廈門室內裝飾協會、紅麥云(廈門)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等,共建文化創意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此外,學校承接廈門市人社局“企校合作學徒制”項目,為宏發集團、美科等企業提供員工技能培訓,規模全市第一;承接集美區農村農業局“高素質新型農民培訓”項目,共開展13期培訓了890人,深受肯定。 三、聚力就業創業,助推學生成才 學校高度重視就業創業工作,積極開展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依托“四員六度”模式推動學生高質量穩定就業,致力于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本市生源8%左右的基礎上,有40%以上的畢業生在本市就業。校內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興才智谷,獲批省市級眾創空間、省級大學生創業驛站、廈門市創業大本營、廈門市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廈門市就業創業指導基地。近三年,累計入駐創業項目98個,立項教育部就業育人項目8項,榮獲國家、省、市級創新創業大賽金、銀、銅獎60多項。 四、探索閩臺交流,助力兩岸融合 學校是福建省首批派交換生赴臺學習的民辦高校之一。2009年起開展閩臺校校企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共有18批335名學生赴臺學習,開展師資互派互訪11批,合編教材講義8部,開展專項課題合作研究8項;2019年開始啟動閩臺青年學生研學項目,共接待近200名臺灣師生來校交流;與臺資企業合作,共建“技師班”,加強校園文化、企業文化、閩臺文化的融合;攜手臺青創基地,共同開發新媒體課程,共建兩岸直播電商基地,鄉村周末市集,鄉建鄉創等項目,傳播新時代農村聲音,吸引兩岸青年留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五、根植職教情懷,堅守初心使命 十四五期間,學校將服務廈門“兩高兩化”城市建設和奮力推進“五中心一基地”新要求,以廈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兩岸融合建設項目為契機,積極實施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計劃,著力將學校打造為區域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閩臺文化傳承基地,實現學校師資隊伍、社會服務、管理機制、人才培養全面提升,努力做好學校服務中小微企業、社區教育和鄉村振興,將學校建設成為三全育人模式新、專業品牌實力強、社會形象聲譽好的同類高職名校。 ? |